新浪科技讯北京时间12月29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年复一年,黑洞研究领域一直在为我们提供一些令人震惊,同时又异常费解的发现。今年2月,物
2021年最大的年度关键词莫过于“元宇宙(Metaverse)”。自从扎克伯格牵头把Facebook改名为Meta后,NFT市场发展加快,终于让高端奢侈品正视起
11月12日,在北京富力万丽酒店重磅开启。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作为支持单位的、中国科技产业智库甲子光年主办的「行至水深处」2
近日,国际调查研究与管理咨询公司优兴咨询(Universum)发布了2021 全球最具吸引力雇主榜单,对于商科学生而言,谷歌在最具吸引力的公司排
每一个大技术变革时代,总会带来交通工具的巨大更新。轮船、飞机和载人飞船让人类的足迹从地表延伸到了太空。尤其是载人飞船和与它配套的运
苹果召开 WWDC21 全球开发者大会,发布了多项新工具与技术,旨在帮助开发者创造更具吸引力的App体验,并让他们能够更轻松地构建 App。Sw
海南省旅文厅9日发布的信息显示,海南十一长假掀起旅游消费热潮,离岛免税购物每天销售1亿元(人民币,下同)以上,消费水平显著提高。免税购
你可能很难想象,改革决定发布那天,我的朋友圈、微信群瞬间被这个信息刷屏了,我的同行们、学生们都为此雀跃。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副院长
近日,数十位国内空间科学领域专家齐聚广州,研讨教育部空间科学中长期和十四五规划前沿课题。会上,我国自主空间引力波探测计划——天琴计
中国官方6月1日发布《关于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引力波探测重点专项2020年度项目申报指南征求意见的通知》称,引力波探测重点专项今年拟优先支
从牛顿1687年发表万有引力定律,到卡文迪许第一次用扭秤实验测出万有引力常数G值,西方科学家主导这一领域的研究300多年。上世纪80年代,中
据ScienceAlert网站14日消息称,一组国际天文学家利用引力微透镜技术,发现了一颗极其罕见的超级地球。团队在一份声明中指出,这是一颗人类
据美国太空网近日消息称,一组天文学家在距离地球1200多光年的位置,新发现一颗系外行星,其质量达到太阳系行星之王——木星质量的3倍,或
首个获证实双白矮星引力波源(艺术图)。图片来源:美国太空网据美国太空网近日报道,美国天文学家首次探测到由两颗独立的白矮星组成的双星系
上周末,外媒Windows United通过和概念艺术家Waqar Khan的合作,基于目前掌握的谣传、报道和专利描述,汇总放出了三星Galaxy Fold 2的
两年一度的新加坡航空展日前在樟宜展览中心举行。作为世界三大航展之一,本届新加坡航展共吸引来自超过45个国家930多家企业、4万名商业代表
2019年第一天,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新视野号航天器飞越遥远天体天空!据美国《新闻周刊》网站2月14日消息,科学家近日在《科学》杂志发
根据西数的最新路线图,2026年HDD硬盘的容量将达到60TB,是现在的4倍多。不过坏消息就是60TB也得靠SMR叠瓦式磁盘技术,不然就只有50TB容量
图源:网络(cosmosup com)宇宙发生的一个相变导致物质和反物质数量出现微小失衡,使某些物质在湮灭中幸存下来,这一相变很可能导致宇宙弦产
图为两中子星并合的数值模拟的快照。可以看到,在剧烈爆炸发生的前一刻,星体受到了潮汐力的拉伸。(图片来源:CoRe Jena FSU)约半个世纪之
日前,美国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科学合作组织和欧洲处女座(Virgo)引力波探测器合作组织共同宣布,第二次探测到双中子星并合产生的引
中科院官网消息显示,1月8日,我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微重力技术实验卫星)在轨交付仪式在京举行。会议听取了太极一号
据外媒报道,在夏威夷举行的美国天文学会年会上,科学家宣布观测到两颗中子星对撞形成的巨大引力波。这是目前已知的第二次中子星碰撞事件,
日前,我国在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中巴地球资源卫星04A星。同时,此次任务搭载了主载荷由华中科技大学物理学院引
25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空间科学中心在北京组织召开了我国首颗空间引力波探测技术实验卫星太极一号在轨测试实验总结评审会。评审组专家一致认
12月20日11时22分,随着太原卫星发射中心的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天琴一号技术试验卫星被送入太空。天琴一号正常入轨,意味着天琴空
今天中午,伴随着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的升空,我国天琴引力波探测计划的首颗技术验证卫星——天琴一号技术试验卫星成功启航,开启了它的空间
Vaio Z Canvas平板:更倾向于创意设计虽然索尼在去年出售了Vaio个人电脑品牌,但VAIO并没有就此消失。现在,Vaio推出了一款12 3英寸、售
谷歌的研究人员正在研究如何在实验室中探索一些只存在于理论上的奇特物理现象,比如连接两个黑洞的虫洞。▲信息落入黑洞的概念示意图时至今
北京时间8月30日凌晨,《自然》杂志刊发了中国科学院院士罗俊团队最新测G结果,该团队历经30年艰辛测出了截至目前国际上最高精度的G值。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