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快讯 > 综合 > > 正文

旅游火爆,旅企们打翻身仗了吗?_焦点精选

2023-05-10 10:36:07    来源:中新经纬

中新经纬5月10日电 (赵佳然)过去的几个月里,旅游市场吹响了强势复苏的号角。从A股旅游企业发布的2023年一季报来看,大部分公司净利润同比上涨;从“五一”旅游情况来看,虽人均消费水平有所下滑,但人们对于出行的热情,依然给旅游行业打了一针强心剂。

超六成旅企一季度盈利


(资料图片)

近日,A股旅游企业纷纷交出了2023年第一季度的成绩单。据中新经纬不完全统计,37家旅游出行概念板块内公司中,23家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正,占比超过六成;31家公司净利润迎来同比增长,占比超过八成。

具体来看,中国中免一季度实现营收207.69亿元,归母净利润23.01亿元,居旅游板块榜首,然而净利润却同比下跌10.25%。同比上年来看,张家界营收同比提升544.13%,丽江股份、桂林旅游和长白山营收均同比提升两倍以上。

从盈利能力来看,峨眉山A和九华旅游的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均超过1000%,然而,华天酒店、国旅联合和云南旅游一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均有不同程度下跌。以餐饮团膳为主营业务的中科云网归母净亏损同比扩大4560.33%,公司称主要因其互联网游戏业务亏损。

整体市场上,一季度旅游消费迎来明显升温。据文旅部官网信息,根据抽样调查统计结果,2023年一季度中国国内旅游总人次12.16亿,比上年同期增加3.86亿,同比增长46.5%。中国国内旅游收入(旅游总花费)1.30万亿元,比上年增加0.53万亿元,增长69.5%。

对于旅游市场一季度的回温及二季度展望,多家机构持积极态度。

申万宏源研究所发布的研究报告指出,一季度旅游板块收入端实现双位数增长,利润端实现大幅度反弹,得益于出行需求和线下社交需求的集中释放。东莞证券研报称,人均旅游消费有望逐步恢复,暑期旅游旺季临近,叠加旅游资源供给恢复、机票及燃油成本大幅下降,下半年旅游出行复苏有望提速,看好国内出行复苏带来的业绩弹性。

国联证券在研报中指出,“五一”假期出行数据创新高,符合疫后恢复性出行的预期,从大盘以及免税等细分行业看,客流恢复好于收入恢复,消费力较疫前减弱。在“五一”旺季带动下,二季度环比进一步修复确定性强。

展望全年市场格局的发展,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文化和旅游产业研究院副教授吴丽云认为,在旅游消费逐步恢复之下,虽然接下来旅游市场竞争会加剧,但行业短期内不会重新洗牌。“过去几年内,一些实力较弱的企业已在洗牌中淘汰。对于幸存下来的旅游企业来说,更重要的是关注市场消费需求的变化,快速做出响应,推出更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让自身在市场竞争中处于有利地位。”

深圳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张振鹏表示,关于2023全年旅游行业是否能超越2019年水平,应该抱有信心,但也不宜过于乐观。“每次重大事件之后都会带来一系列变革,旅游市场竞争格局重构是必然结果。旅游企业需要及时跟进消费群体及需求特征的变化,推动产品与服务创新以及精细化运营管理,在变革中谋创新。”

“报复性旅游”会持续多久?

经历了“哪里都是人”的五天假期,业内对于“五一”旅游数据颇为关注。文旅部官网显示,2023年“五一”期间,中国国内旅游出游合计2.74亿人次,同比增长70.83%,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19.1%;实现国内旅游收入1480.56亿元,同比增长128.90%,按可比口径恢复至2019年同期的100.66%。

多家上市旅游公司也透露了假期期间的接待量。黄山旅游日前在投资者互动平台表示,今年“五一”期间黄山风景区共接待游客11.78万人,同比增长399.62%。三特索道披露,假期期间累计接待游客35.88万人次,较2022年同期增长594%,营业收入较2019年同期增长28%。据报道,中青旅披露,“五一”期间古北水镇景区、司马台长城接待游客人次超过15万;由于航空管制等原因,公司旅行社业务没有迎来高速增长。

不过,火热的出行现状背后亦有隐忧。较2019年而言,今年出游人数明显增加,但旅游消费却仅有不到1%的微增。根据文旅部提供的数据计算,2023年“五一”人均旅游消费为约540.35元,较2019年同期下降15.5%。

张振鹏对中新经纬分析称,“五一”旅游数据背后有两点需关注,一是旅游人次数的增加,二是旅游人均消费的下降。“此消彼长,这是今年‘五一’旅游市场看上去火爆但旅游收入没有惊喜的原因。这说明人们的旅游消费意愿强烈,但消费行为却趋向理性。”

吴丽云表示,旅游消费需求的释放,反映出了消费信心的增强。“放眼全年,我认为一些热门城市的旅游接待或将达到甚至超过疫情前水平,但不见得全国都能够达到这个程度,大概率会趋向于疫情前水平。”吴丽云表示,对于一些过去有旅游习惯的消费者,在接连的政策利好之下,会恢复旅行常态化,即“报复性旅游”;但若国际航班恢复缓慢,则会对需求形成抑制性影响。(更多报道线索,请联系本文作者赵佳然:zhaojiaran@chinanews.com.cn)(中新经纬APP)

(文中观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

中新经纬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方式使用。

责任编辑:常涛 罗琨

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中新经纬(jwview)官方微信公众号。

关键词:

上一篇:媒体:不要用见义勇为道德绑架乘客 世界即时看
下一篇:最后一页

热点话题

热点推荐

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