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在众人叫嚣“文学无用”的时代,甘肃50岁农民工却火了!
大型节目《中国诗词大会》已经问世许久,受到广泛群体关注。
而每季的获奖者都是人们乐此不疲、饭后闲谈的人物。
而就在今年的诗词大会中,亚军朱彦军却显得格格不入!
他憨厚却笑容可掬,一身蓝色工装显得很是淳朴。
相比于在场的高学历知识分子,他只是一个来自甘肃的农民工。没有读过大学,甚至高中都没有上,初中毕业就进入社会闯荡。
在一个盲目追求学历,甚至将其与知识挂钩的氛围下,人们很难把他放在眼里。
就在观众都不看好他时,朱彦军却以他扎实的诗词功底、谈吐自如的言语让在场接连鼓掌。
一路“过五关,斩六将”,从众多参赛者中脱颖而出。最终登上了诗词大会领奖台。
故此有人称他是“烟火里谋生,诗词中谋爱”的农民工。
但朱彦军背后的故事,更让人动容。
2
2023诗词大会如约而至!全国各地的朋友均来参与。
而朱彦军此时已经50岁了,他登上央视节目,内心激动又紧张。
但来到这个节目之后他才发现,自己简直就是“以卵击石”!
3岁孩童接触唐诗,6岁背诵《唐诗三百首》,7岁就登上了这个节目。
5岁的孩子背过了500多首诗词,9岁孩子会中阮弹奏,新晋擂主只有10岁......
真是应了那句“自古英雄出少年”。
参加这次活动的朱彦军,虽惶恐不安,但也兴奋不已。
因为在他身边,没有人用古诗词与他言欢。但在这里,他认识了好多朋友,他们有着共同的兴趣爱好。
而且朱彦军曾在节目中坦言:“我来这里并不是说来了就能上台的,或者说拿个什么样的成绩,主要是为了以诗会友吧。”
1973年,朱彦军出生在甘肃省静宁县魏沟村。在这里全是大山高原,连田地都是阶梯状。
在朱彦军读小学时,一首唐词《悯农》让他对古诗词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这是他第一次接触古诗,朱彦军说这首诗首先读起来很顺。
再就是非常押韵,有点像唱歌的感觉。就这样开始了他的“古诗之路”。
有一日,朱彦军的父亲朱德功发现了他的一个笔记本。
翻阅来看,上面记满了密密麻麻的古诗。
朱彦军的父亲朱德功见儿子如此热爱古诗,便大力支持。
因为他自己小时候也非常喜欢读书,但当时家庭贫苦,所以根本没学上。
事后他便拿来自己读过的《唐诗三百首》送给朱彦军。
破旧的封面,泛黄的纸张,但却抵不住爱它之人的激动。
不过当时的日子也没有好到哪去,因此读完初中之后的朱彦军便不再上学。
没有了学习机会的朱彦军便时常帮助家人下田干活。
走在乡间的小路上,周围都散发着诗意。
此时的朱彦军会想到“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看到雪景便会想到“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
长大成人总要背井离乡,后来的朱彦军走出家乡,去到外面打工。
他是向往外面的世界的,朱彦军第一站来到西安,他满心惊喜。
灯红酒绿的高楼大厦让他开了眼,这与家乡的风格完全不同。
晚上,他独自坐在霓虹灯下,灯光显得他是那么的渺小。
他决定留在这里,只要给钱,他什么都做,当然不能违法!
朱彦军基本是都是给一些私人老板干活,和水泥、搬运工,这就是经常做的事情。
有的时候工作量大,能干上半个月,有的时候几天就完事,只能等待老板差遣。
在没有活做的情况下,朱彦军便会一个人窝在住处看书。
在读这些古诗时,他才会得到一些慰藉。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每次工友喝酒打牌时,朱彦军就独自一人读诗。
时间一长,工友们都说他太“装”了。
“就他有文化,有文化在这干嘛啊!”朱彦军听到这种话只是笑笑,世界纷纷扰扰与他无关。
在后来到了该结婚的年纪了,通过别人介绍,朱彦军认识了现在的妻子。
这就像是履行人的义务一样,不存在什么爱与不爱,只是找个人搭伙过日子。
但妻子却成了朱彦军的“惊喜”。
3
在农村,很多女性都没有多少笔墨知识,她们大多都会选择早早结婚,组建家庭。
朱彦军妻子亦是如此,她没有几乎没有读过多少书,但是看到朱彦军喜欢,她也是大力支持的。
家里的杂活她都会利利索索的做好。
既要照顾好公公婆婆,又要打工挣钱,但她从不抱怨什么。
而且在朱彦军读诗时她也很是知趣,不会打扰,但会给他留好饭菜。
这让朱彦军感到了家的温暖,也有了自己的依靠。
后来朱彦军漂泊各处,做起了管道漏水维修、水暖的工作。
就像在西安时那样,一有空闲便看诗,以从中获取知识与力量。
并且朱彦军也和许多父亲一样,有着望子成龙的心。
虽然他们家庭并不富裕,但为了孩子有更好的将来,朱彦军四处打工、借钱,在县城买了一套二手房。
这样孩子上学也比较方便,可以给孩子提供一个安静良好的读书环境。
朱彦军说孩子就是一张白纸,他要言传身教,成为孩子的榜样!
只要是孩子需要书籍,他拿出多少钱都不觉得贵。
朱彦军的孩子曾说他一天就赚个七八十,但给他们买五六百的书都不嫌贵。
如今,朱彦军的女儿复旦大学毕业,也已在准备考取研究生,儿子也在西安电子科技大学读书。
朱彦军感到非常知足,人生莫过于儿女好好成人,妻子贤惠淑德。
就这样30年过去了,家中一切安好,朱彦军自己也已经背会了1000多首古诗。
于是,他也开始追逐自己的梦想了!
2019年,朱彦军便在电视机上注意到了《中国诗词大会》。
看到来自全国各地的选手一一就位,满怀诗书气自华,他蠢蠢欲动却无法参加。
后来朱彦军在2020年《中国诗词大会》海选成功。
但当时孩子还在读大学,正是花钱的时候。
妻子也说:“俩儿子都需要学费,你去参加那个节目不就是浪费钱吗?”
所以考虑到现实问题和孩子们的未来,他放弃了这次机会。
后来导演专门给他家人打电话,“只要你来上节目,你的工钱我们给你付。”
听到导演这样讲,朱彦军觉得这是在可怜他,伤害了他的自尊心。
朱彦军表示拒绝后,导演却对他欣赏了起来。
导演认为朱彦军不为五斗米而折腰,是个正气的人。
后来俩人加了联系方式,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
但就在去年诗词大会报名时,她的妻子却同意了他去报名圆梦。
“你都50了,想去就去吧!孩子现在都考上大学了,你也不用挂牵了。无论结果如何,也不遗憾了。”妻子安详的说道,
受到妻子支持后的朱彦军立马报了名,而后接到入选。
此刻的朱彦军已经是个年过半百之人,但他对于诗词的热爱永远年轻。
节目一经播出,朱彦军的家人与邻居便守坐在电视机前,等待朱彦军出来。
朱彦军第一次来到这个舞台,就感到特别紧张。
毕竟是第一次见到这么大的场面,他显得很是束手无策。
他佩戴一副老年金丝眼镜,身穿一身蓝色工装,透着整洁大体的模样。
而后在“画中有诗”环节中,朱彦军猜到了画中雪景含义,并快速答出黄州地名。
来到民间出题人用羊毛毡创出了一名“宇航员”,用动画把航天员和诗词结合。
朱彦军不假思索:“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一时收获现场所有观众的掌声。
从开始的紧张到后面的淡然从容,朱彦军凭借自己丰富的知识储备,在第五场、第九场各获得3枚金勋章,个人以总分13分的优异成绩进入总决赛。
朱彦军在闪烁的灯光下,激动的与旁边的人击掌。
转盘转到苏轼杭州,只见朱彦军从容不迫的说出:《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现场再次出现掌声,观众都为他感到喝彩!
随着激烈紧张的追逐,诗词大会来到比赛末。
朱彦军凭借自己对古诗词的积累,再加上自己的妙语连珠,最终获得决赛亚军。
无论是在现场的观众,还是守在电视机前朱彦军的家人与村民们,无一不为他感到高兴!
他实现梦想的同时,成为了家人的骄傲,成为了魏沟村的骄傲。
“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做不怕千万事。”能够参加这次的《中国诗词大会》是对朱彦军最好的证明。
那么之后的朱彦军又将迎来怎样的人生呢?
4
在今年3月,社会保障局聘用朱彦军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安排到静宁县问题广电和旅游文化局工作。
主要就是负责开展一些讲座培训,宣传我国传统文化,偶然与孩子进行交流沟通。
他在50岁的年纪,因为自己的热爱,获得了新的起点,未来一定会越来越好。
其实看到朱彦军的成功,我们也能感受到一些社会问题。
现在不比以前,如今社会发展突飞猛进,人们生活质量越来越好。
但在一些不知名的小山村,仍存在很多像朱彦军这样的人。
他们因微薄的家庭收入无法支供孩子上学,也有一些父母不看重读书的重要性,所以他们可能一辈子都留在了那个村子。这无疑是一种悲哀!
朱彦军的成功也算是给社会传达了一个思想力量。
他让大家懂得读书可以改变命运,无论什么时候读书都不晚。
对此,你怎么看呢?
关键词: